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扬州225001
出 处:《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741-742,共2页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摘 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后上肢近心端及远心端皮肤温度的变化判断麻醉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择期前臂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分别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前即刻,阻滞后5、10、15、20、25、30 min测定双臂三角肌区与虎口区皮肤温度与痛觉,并记录肩关节外展与伸腕的肌力。结果:阻滞侧虎口区皮肤温度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阻滞前(P<0.01),而阻滞侧三角肌区皮肤温度的变化在30 min内均<1℃,但阻滞后10 min时皮肤温度高于阻滞前(P<0.05)。健侧虎口区皮肤温度在阻滞后10~30 min内的变化也均<1℃,但均低于阻滞前(P<0.05~P<0.01);健侧三角肌区皮肤温度阻滞后30 min内变化也均<1℃,但阻滞后30 min时低于阻滞前(P<0.05)。结论:阻滞侧上肢远心端皮肤温度的升高对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