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块北缘古大洋闭合的时间制约:来自乌力吉花岗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3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文[1] 吴泰然[1] 冯继承[1] 郑荣国[1] 贺元凯[1] 

机构地区:[1]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8期1299-1311,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040017)资助

摘  要:乌力吉花岗岩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构成沙拉扎山的主体,处在华北板块西北缘宗乃山-沙拉扎山火山弧构造带,其北侧为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南侧为查干础鲁蛇绿岩带.岩体侵入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根据研究区原石炭系阿木山组的沉积建造分析,中下岩段为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反映了火山弧及弧后盆地沉积组合的基本特征;上岩段由粉砂质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组成,为一套陆相磨拉石建造.乌力吉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SiO2平均大于70%,Al2O3的含量多大于14%,偏铝质-过铝质;Na2O+K2O含量高,平均8.51%,大部分富钠,部分富钾,属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上,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Eu具有弱负异常,δEu=0.27~1.00.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Nb,Ta,Ti,P,Sr和Ba,富集Rb,Th和K.乌力吉花岗岩体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为(250.8±2.0)Ma,εNd(t)=0.1~1.3,指示了壳幔混合来源.根据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乌力吉花岗岩为具有火山弧地球化学特征的后碰撞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具有弧性质的新生陆壳部分熔融与幔源物质的混合.根据最新的国际地层划分标准,现已将阿木山组的上岩段划归下二叠统,表明该区弧后盆地在早二叠世已经闭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以认为,晚石炭世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阿拉善地块北缘形成了沟弧盆体系,并于早二叠世最终闭合,晚二叠世已经进入后碰撞阶段.

关 键 词:阿拉善 恩格尔乌苏 查干础鲁 离子探针 壳幔混合 火山弧 后碰撞 

分 类 号:P588.121[天文地球—岩石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