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锡炳[1] 朱银芳[1] 杨小娟[1] 王栋[1] 汤琴[1] 吴杭源[1] 俞萍[1]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第17期2880-2882,共3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2008年无锡市卫生局立项科研课题指导性项目(编号:ZD0806)
摘 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方法:86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基因型和C基因型各43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观察1年后的疗效及其与HBV基因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HBV DNA转阴:B基因型感染者43例(100%),C基因型感染者治疗至9、10个月时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其余41例中HBV DNA转阴28例(68.29%),HBV DNA转阴率C基因型感染者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χ2=16.11,P<0.01。HBeAg转阴:B基因型感染者(19例,44.19%)多于C基因型感染者(8例,19.51%),χ2=5.85,P<0.05。外周血HBV特异性CTL水平:治疗前,B基因型感染者(0.33±0.03)%,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0.12±0.02)%,t=6.51,P<0.001;非特异性CTL水平:B基因型感染者(12.01±1.62)%,C基因型感染者(12.03±1.71)%,t=0.35,P>0.05。治疗后1年:HBV特异性CTL,B基因型感染者(0.44±0.05)%,高于治疗前(t=4.05,P<0.001),也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治疗后1年[(0.23±0.04)%,t=5.87,P<0.01];非特异性CTL,B基因型感染者(12.61±1.58)%,C基因型感染者(12.85±1.61)%,t=0.46,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B基因型感染者(41例,95.35%)多于C基因型感染者(29例,70.73%),χ2=9.17,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感染者的疗效比B基因型感染者差,其机制可能与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