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纱厂减工风潮中的劳资对抗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彤[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106-115,共10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2009JJD770018)

摘  要:1933年的全国纱厂减工风潮,无疑可作为检测党政机关与劳资双方关系的试金石。从学理而论,在市场危机面前,厂主与工方均为弱势群体。减工、停厂是厂主应对、化解市场危机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其强化企业管理之有利时机。不过,厂主藉此大幅降低工人待遇,取缔工会,以至抵制《工厂法》加诸其护工的权责,挟制中央政府出台相关保商法规,拖延劳资争议时限。中央政府既不能应厂商要求出台必要的统税法规,又不能利用国有金融系统为纱业注入资金,为保障税收、结束劳资争议,只能藉打击工方势力为资方疏压,将资方所失转嫁于工方。各地方政府因动机不同,在减工风潮中或支持资方,或支持工方。党部为维持工运,多站在工方立场,但无力同厂主与政府的强力"结盟"相抗衡,更无经济实力、社会资源接济工人。为严防中共向各纱厂渗透,国民党及政府各方面最终一致全力压制工人利益,强力结束劳资对抗局面。党政部门既不能助推企业发展,又不能培植工方力量、保障生产与生存权,反而牺牲工人利益,安抚资方,不仅完全丧失其基本的社会职能,而且无异于破坏社会正义的元凶。

关 键 词:纱厂 减工风潮 劳资关系 党政机关 

分 类 号:K2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