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文化与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以庐山诗歌为对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查清华[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79-84,共6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至17世纪前叶江南城市化与诗文新变"(09BZW030);上海市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B类)建设项目

摘  要:名山文化是诗歌意象的重要来源。庐山是山水结合得最默契的中国名山,又是最早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江南名山之一,它的美在不断被发现的同时也培育了诗人的审美情怀。庐山独特的自然风物以及由此生发的人文物事是构成庐山诗歌意象的基本元素。从诗人直觉式思维方式看,它们是心物交感的起点,是诗人感物兴情的触媒;而从反省式的运思途径看,它们又是诗人观物取象的直接对应物,是假象见意的最终依托。这些自然物象或人文形象有的逐渐凝固为一种集体记忆,有的则呈现出历史的层积性,但都被诗人即时的情思激活,充当鲜活的性情载体,由此而成为诗歌意象。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对生命本真的重视,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审美自由的追寻,是庐山诗歌意象的独特意味,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在诗人笔下,庐山常作为城市缺陷的理想参照,作为解救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世外桃源。这些,都是江南地域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 键 词:江南 庐山 诗歌 意象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