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楠[1,2] 蔡忠贤[3] 杨海军[4] 王振奇[1] 刘显凤[1] 韩剑发[4]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武汉430100 [2]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武汉430074 [4]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库尔勒841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9期1445-1455,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422105;2012CB214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202112);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编号:Q20121201);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编号:TPR-2011-36)资助
摘 要:塔河-轮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海相油气富集区,但在多源多期生烃、多幕多类型油气藏调整、改造背景下,对于该区奥陶系储层烃类充注史的准确厘定尚存争议.基于烃源岩生烃史、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形成时间、奥陶系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体性质的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发生于加里东晚期的油气充注过程已遭破坏,而奥陶系主力烃源岩发生于石炭系沉积初期的油气充注事件形成了轮南低凸起现今黑油资源的主体,且由于封盖条件较差,油气在发生充注的同时遭受氧化降解形成广泛分布的重质稠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定年结果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基于喜马拉雅期气洗相分馏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证实了喜马拉雅期捕获的第二期烃类包裹体并非源自奥陶系烃源岩晚期高成熟度原油的二次充注,而是经强烈气洗相分馏改造后饱含大量轻质馏分的天然气遭捕获的结果.因此,塔河-轮南地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控于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石炭系沉积初期是现今奥陶系油藏的形成期,而喜马拉雅期过量干气侵入所诱发的相分馏改造导致了现今奥陶系内部多种类型油气藏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