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永平[1]
机构地区:[1]晋中学院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出 处:《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23-29,共7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化研究"(项目编号:08JJD840195);教育部课题"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2XZJC850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1972年公约框架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从OUV标准6、原真性、主位观三个方面推动了保护视角的转变:使人们从关注物质遗产的客观存在转向了"如何审视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主位观则推动人们深入思考保护文化遗产的多种原因;基于不同文化脉络的"原真性"观念凸显了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地方文化脉络的重要性,继而把传统文化和民俗视为文化遗产,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社区、群体的权益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亦即2003年公约非遗保护的核心。透过1972年公约和2003年公约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清楚看到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变化、传递和反思。
关 键 词:1972年公约2003年公约 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6 原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