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平民的时代”:鲁迅晚年思想中的“弱者”概念的特点与思想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汤山土美子 

机构地区:[1]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3期67-74,共8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摘  要:一般鲁迅研究以1926、1927年分为前期与后期。本文以1927年的"政治与文艺的歧路"、"关于知识分子"等言论为主要对象,再思考对屠杀无辜者的生命、杀戮民众的暴政进行彻底斗争的鲁迅的精神、憎恶权力的思想、以及他独特的"革命"思想的特点。尤其是笔者特别关注鲁迅把自己看作生命以外没有什么财产的民众、"弱者"的位置,追求文学家的社会使命,对于"权力和专制"毫不畏缩地反叛、反抗,一直寻求社会的进化与演变的思想特点。在晚期鲁迅提到的民众或"弱者"的形象,跟他初期在小说、杂感、散文等一系列文艺作品里创造、形成的民众形象并不一致,因为初期鲁迅特别重视民众形象里有自己被压迫而还要压迫比自己更薄弱的"弱者"的"负"性质,他尽力挖掘民众内部的病困。本文重视初期鲁迅形成的民众形象与晚期思想里的民众形象、以及"弱者"的观念的特点,着重分析它的发展与意义。现在在世界各地发生了民众革命,使人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开拓新的民主主义的方向。跟"人民"、"大众"不同的新的革命主体,所谓"Multitude"(Michael Hardt&Antonio Negri 2000年)与鲁迅的"民众"观念是否有共同点?包括这些问题在内,本论文将提出鲁迅晚期思想的特点与意义。

关 键 词:鲁迅 平民 弱者 MULTITUDE 

分 类 号:I21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