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洋[1] 彭玉清[1] 葛辛[1] 杨婷[1] 张燕[1] 赵敏春[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出  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9期86-87,共2页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摘  要:中医“治未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该书《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至东汉张仲景对“治未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金匾要略·脏腑经络病脉证第一》提出“人能养慎”则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体现了对疾病的预防思想。孙思邀在《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中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观点。明代张景岳重视正气的调养,提出“故在圣人则常用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身命可保”。

关 键 词:治未病思想 代谢综合症 调护 

分 类 号:R589[医药卫生—内分泌]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