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全有[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3期59-69,共11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项目<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08JA770009)
摘 要:清末实官捐问题,学界存在的问题一是脉络需要进一步梳理,二是有些观点需要订正。清末社会舆论对实官捐问题的主流取向是批斥、否定,力主罢废。清末当政官员中,力主开办实官捐者大有人在。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西到云南,东到山东,全国各地方督抚大员多力主实官捐。主张开办之外,当政官员还专折请奖捐输实官。当政者的罢废声音来自于三大群体:清议群体、户部或度支部、摄政王载沣及军机大臣张之洞等。清末社会在实官捐问题上可分解为四方:政府分化为二,民众分化为二,舆论界与民众中的主张罢废群体相一致。过去学界总是习惯性地从朝野之间的互动来解读历史,似乎是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