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都戏的音乐形态及其演变  被引量:1

Music Forms of Erdu Traditional Opera and Its Evolu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中娟[1] 

机构地区:[1]丽水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4期118-123,共6页Musicology in China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及其民俗特质研究"(编号11YJC 760073);浙江省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非遗保护视域中的二都戏研究"(编号FX 2012061)研究成果

摘  要:在二都戏的传承演变历程中,呈现了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演进,其后发展成融高腔、昆腔、皮黄腔、滩簧、乱弹、明清俗曲等诸声腔共存的多声腔戏曲形式。由于菇民区香菇经济在"康乾盛世"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又盛行佛道两教,于是在敬神娱神的过程中又将其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性特征的地方剧种。本文将从二都戏的"乐声"音乐形态、"非乐声"音声形态进行分析,以及对二都戏音乐现象的演变过程进行探究,使这一独特的音乐形象得以显现。

关 键 词:二都戏 音乐形态 音声形态 演变分析 

分 类 号:J61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