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正义:从宏观结构到日常生活——兼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志刚[1]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出  处:《探索》2013年第5期182-186,共5页Prob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KS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YJC710067);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基金项目(12JDG128)

摘  要:后罗尔斯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空间正义应该超越分配正义的表面争辩,重在培育一种空间意识,保持对空间生产过程中的排斥、统治与压迫的批判性,并激发社会行动以抵制根植于空间系统中的非正义现象。这种结构视角研究的缺陷在于空间范畴主体维度的相对缺失或内隐。从主体性与日常生活微观视角出发,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就是要体现空间生产实践与正义尺度的统一,凸现空间生产的持续发展与主体的终极价值关怀,即空间生产与主体的日常生活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关 键 词:空间正义 主体性 日常生活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分 类 号:D09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