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欣[1]
机构地区:[1]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出 处:《兰州学刊》2013年第8期15-18,共4页
基 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私辩难的救赎--政治哲学视阈下马克思的公私利益关系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C72002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社会公共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JZX12-012)
摘 要:在传统社会中,颂扬个人利益为主的公私利益关系理论如昙花一现,很快便被淹没在更为强大的公利至上的理论批判之中。作为伊壁鸠鲁快乐论的批判者,西塞罗坚持认为享乐的观念是卑微的,而追求享乐就是将道德生活建立在一个非常有限的、与感官连在一起的原则之上,这样的话,伦理学的终极意义就将消解。所以,作为斯多葛学派思想的传播者,西塞罗在个体德性论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他的义利和谐的政治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