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施小凤[1] 黄建松[1] 周玉兰[1] 崔雄鹰[1] 刘萍[1] 奚晓东[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血栓与止血课题组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5
出 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0期893-89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4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BXJ201216)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动脉血栓性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居各类疾病死亡率的前两位,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血小板可黏附聚集到受损的血管,这一过程因剪切力的存在变得异常复杂.剪切力使血小板在黏附聚集时受到血液动力学作用,同时血小板也进化产生了具有特殊功能的黏附受体,从而能在剪切力的环境下黏附到血管壁上.近几年因为体外微流控高剪切力模拟仪的开发和高分辨力实时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剪切力下血栓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本综述拟结合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剪切力和剪切率的定义、剪切力对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剪切力下血栓形成的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病理状态下剪切力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病理性高剪切力下抗血栓药物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对剪切力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做一阐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