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为自主国”:汉语进步论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认同、政治理想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东杰[1,2]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985工程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6期146-159,共14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 201204);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摘  要:近代以来,随着殖民进程的开展,西方语言学家把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种类,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提出的形态三分法,其中把汉语定为最原始的语言。20世纪上半叶,一批中国语言学家提出汉语是一种最进步的语言,形态三分法乃是西人文化偏见的产物。但这一观点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因此把中国文明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这个观点的提出,既和他们谋求汉语语言学学术独立的目标有关,更和一个"独立"、"自主"、"和平"、"一切以等夷相视"的世界政治理想声气相通。它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文化对"西方冲击"的被动"回应",又不能简单地视之为"中国中心"的兴起,也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简单倒置;而是中国人利用古今中外的思想资源,对自己形象和世界理想的营造。

关 键 词:中国语言学 形态分类法 进化论 西方中心论 文化政治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K825.5[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