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时代“非遗”保护的新模式  被引量:2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志雄[1]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47-50,共4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摘  要:从抢救到生产是"非遗"保护的实践历程,从遗产到资源的科学论证,为"非遗"产业化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根据。"非遗"和文化创意产业彼此"惺惺相惜",文化创意产业是"非遗"融入现代社会、进入大众生活的重要途径,"非遗"则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创意资源与素材。创意性保护是建立在创意产业与"非遗"资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把"非遗"融入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非遗"资源丰富的广西,要加强"非遗"的创意性保护,应建立"非遗"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评估、监测体系,开展"非遗"产品(服务)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开拓的研究,并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与科技的融合功能。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性保护 互动发展 

分 类 号:G1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