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梅霞
出 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年第27期3442-344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
摘 要: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等,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降低血管局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对静脉拔针按压方法和时间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静脉血管利用率,保护静脉资源.为此,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讨和改进,大量护理研究显示,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方法、时机、力度和持续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用药及不同穿刺针拔针后局部出血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将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导致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