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议定书》之“第16条”与我们的反思——中美“轮胎特保案”再剖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伟[1] 胡章显 

机构地区:[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系,北京100024 [2]汇丰银行中关村支行,北京100000

出  处:《经济视角(下)》2013年第11期147-149,152,共4页Economic Vision

摘  要:2013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议定书》之“第16条”的到期日,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就是人们常说的“特保”措施。12年间,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等WTO成员国纷纷依据“第16条”,对中国出口产品立案调查,给我国对外贸易利益造成不少损失。其中,中美“轮胎特保案”是美国运用“第16条”以惩罚中国贸易行为的典型代表。本文借回顾2012年9月26日结案的中国与美国的“轮胎特殊保障措施案”为契机,再次分析我们如何面对贸易利益纠纷,希望能够使对外贸企业在其他贸易战中具有警示作用。

关 键 词:入世议定书 第16条 轮胎特保案 

分 类 号:F752.7[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