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培显[1]
出 处:《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基 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中国当代小说语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11242A)
摘 要:“历史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不同质的概念。而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判断方式中,又大都认为只有自我认同的“发展”才是可以与“进步”相等同的。这一点,可以用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曾坚信不疑的“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历史观念来证明。在这一观念作用下,“我们”的“发展”甚至已不足以用“进步”、“文明”来评价了,似乎历史的航向和目标只有“光明”与“黑暗”、“天堂”与“地狱”之分。前者属于“我们”,而后者则属于“敌人”。这样一来,就自然在放大了某些矛盾和倾向的同时,也掩盖了某些矛盾和倾向。当这种历史哲学理念急于让自我的实践品格来履行主观臆测的现实使命时,“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就势在必行了。“文革”结束后,人们似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自欺欺人的“清醒期”。-以为就是两个“反革命集团”在造孽!文坛上形成的便是“伤痕文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