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新刚[1]
机构地区:[1]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8-12,共5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献的<资本论>创作史研究"(13CKS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本论>中国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2YJC710042);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虚拟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急需从马克思的文本中开发理论资源以审读虚拟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然而,在马克思进行学术活动的时代,虚拟化问题尚未生成和凸显,这使得我们不能直接从其文本中寻找虚拟社会的理论资源,而需要深入到马克思理论的学理深处,以其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为基础进行理论推演。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等文本的当代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对"观念世界"的当代技术版——虚拟社会,持一种辩证批判态度,认为在资本逻辑的牵引下,虚拟社会的当代发展出现实体与虚拟、理性与价值的分裂,只有通过实践哲学思维,在实体与虚拟、理性与价值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基础上才能生成有序的现代虚拟社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