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中非生产劳动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竞争力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刚[1,2] 杜曙光[1] 李翔[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经济学家》2013年第11期94-101,共8页Econom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业文化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研究”(12CJL031);“马克思地租理论视野下‘中国制造新优势’研究”(13BJL004);“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升级战略研究”(11BJL0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战略政治经济学研究”(11YJC790100)

摘  要:西方竞争力理论和美国垄断资本学派分别从战略倡导和理论批判的角度揭示了广告和公共关系等非生产劳动在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作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品牌化消费的背景下,非生产劳动的独特作用更加重要。研究这一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处理相关争论,界定非生产劳动的概念和范围,并进一步解释非生产劳动垄断租金的来源、形成条件和动态机制。在这方面,研究垄断租金来源和形成条件的经典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值得借鉴。对这些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和综合,能够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深化非生产劳动的"竞争力"研究。

关 键 词:全球价值链 竞争力 非生产性劳动 垄断租金 

分 类 号:F038.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