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与“十七年”时期我国对外电影贸易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2

Soviet M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lm Trade in 17 Yea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洁[1] 

机构地区:[1]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学院,副教授310018

出  处:《当代电影》2013年第11期65-70,共6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2012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部分成果。课题名称:"中国1949-1966年文化贸易(电影;出版)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构建";编号:D12WH04

摘  要:文化领域中的苏联模式对我国对外电影贸易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苏联电影体制中高度集权性的历史起源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这两个苏联模式中文化的基本特性,分析了"十七年"时期我国电影对外贸易机制的建构,在中央电影管理局对电影进出口的审查与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片厂制、政企合一的垂直电影发行体制、中影公司的对外输出贸易这几个方面,苏联模式的烙印清晰可见,揭示了如何历史地、公正地看待这些影响。

关 键 词:苏联模式 集权性 计划经济 对外电影贸易机制 

分 类 号:J909.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