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怀[1,2]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46-53,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典型单位组织变迁研究"(批准号:10BSH04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城中村改造中的国家与社会"(批准号:08JHQ0018);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后单位制时期典型单位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资源约束"(批准号:SKQNGG1102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社会建设"不仅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耳熟能详的主题词,而且成为最能影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向合理化趋势变迁的重要实践运动。文章梳理了社会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的"中国经验"总结、以及关于社会建设"核心内涵"的争论。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总结与理论争论体现了明显的"理论自觉"。无论从社会建设的实践还是社会建设的理论争论来看,社会建设的行动绩效当以实现"社会目标"而非实现"政府目标"为趋向,以建设社会公正为基础,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来实现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目标"的中心内容。同时,社会建设的内涵也更需深刻体现"小社会"的意义而非"大社会"的意义。"小社会"意义上的"社会"是不同于政府、市场的独立领域,其实质是建设社会,让"社会"成为一种不同于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站在"小社会"的角度,通过一个目标具体、方向明确、内容系统、措施可行的社会建设来实现一个和谐的"大社会"是社会建设的初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