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松[1]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75-87,共13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从早年的《文化偏至论》到晚年的《故事新编》,在其全部思想展开过程中,鲁迅对启蒙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是贯穿始终的。在这种批判中,他与力图依据哲学理念来塑造政治社会的启蒙主义思想倾向处于一种全面的对立状态,因而与现代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在后者看来,哲学在启蒙哲人那里经历了一种扭曲了哲学与政治之本质的政治化转变。在此基点上考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哲学其实也经历了一种类似的、绕经道德的政治化转变;这种转变的固有机制使得道德在后世的教条主义中变得虚伪和专制成为必然,深为鲁迅所痛恶的那种无力面对并承担自身存在的奴性的平庸状态也正是由此造成的。而由于诉诸哲学真理的大众化,启蒙思想家在鼓动那种让哲学趋于消亡的政治化的同时也鼓励了一种与世间之"恶"具有内在关联的普遍平庸。正是站在这个基点上,鲁迅在极端地反传统的同时也对现代性抱有持久的怀疑态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