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其宏[1,2]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江苏师范大学管理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电子政务》2013年第11期29-35,共7页E-Governme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生成机制;长消规律及对处置网上群体事件的启示"(项目编号:10JDSZ206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网络群聚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0TQB001)
摘 要:针对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现实群体性事件交织影响、交互发展的态势,使用比较法辨析两者的共同属性和不同之处,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避免认识模糊和对策混乱。现实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表达、人民内部矛盾等共同属性,在参与主体、引爆方式、动员手段、演化形态、事件后果、处置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其逻辑关系是群体性事件范畴之下的矛盾关系。
关 键 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现实群体性事件 网络治理 虚拟社会 公共管理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F49[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