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P-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文明[1] 李祥[1] 汪瀚[1] 王晓旸[1] 汪美霞[1] 韩辉[1] 董婷[1] 何望生[1] 王键[1]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第11期986-988,共3页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1010402167);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I26B02);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资金;康缘中医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YCX201010)

摘  要:目的:评价新安医学经验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脑络欣通改善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 3个不同时间位点的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等理化指标,评价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d的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1),脑络欣通组变化最为明显,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结论: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组方。

关 键 词: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 脑络欣通 

分 类 号:R259.414[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