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斑病和白点病的科学防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春苹 林亚 

机构地区:[1]山东济宁市汶上县水利局水产站,272501

出  处:《科学养鱼》2013年第11期63-63,共1页Scientific Fish Farming

摘  要:甲鱼白斑病与白点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不少养殖户对其辨别不清,造成了防治方法选择不当,影响防治效果,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温室甲鱼白斑病、白点病的区分和防治方法做一概述。1.病原白斑病的病原是一种毛霉菌,属于真菌类毛霉菌科,因此该病又称毛霉病。而白点病的病原菌则为细菌类,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另外普通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也能引发白点病。2.发病期白斑病在水温25℃左右时最易发病,驯养开食或长途运输后的稚甲鱼、幼甲鱼发病率最高,室内气温较低、控温差的温室甲鱼池也极易发生,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而白点病一般在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良,特别是“水变”后容易流行。3.症状白斑病发病初期,甲鱼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此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而白点病病症是甲鱼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到黄豆大,皮肤内有珠状外突,挑破后可见白色脓液。4.预防白斑病的预防:保持池水温度在31~32℃,如果原来水温偏低,应分次提高水温。

关 键 词:白点病 白斑病 稚甲鱼 科学防治 池水温度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 

分 类 号:S947.1[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