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段丽波[1]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
出 处:《思想战线》2013年第6期24-29,共6页Think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南乌蛮史研究"阶段性成果(11CMZ014);云南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规划项目"南诏国;大理国史研究"子项目"南诏国;大理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ZD20110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摘 要:乌蛮是南诏时期西南地区人数众多的民族之一,其源于汉晋时期的昆明、叟、摩沙等民族。其时,乌蛮正处于融合、分化的发展进程中,除了被记为乌蛮外,还从中分化发展出了施蛮、顺蛮、独锦蛮、和蛮、徙莫袛蛮、锅锉蛮、寻传蛮和裸形蛮等乌蛮"别种"。这一时期的乌蛮主要分布于北至大渡河以南、东至黔西、南抵永昌、西达澜沧江以西的广大地域范围内,与唐朝、吐蕃关系密切。从历史人类学的视阈来看,这一时期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乌蛮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差异明显,与白蛮、金齿、扑子蛮等民族关系密切,与古代中南半岛的许多外域民族发生了直接联系。此外,南诏国的局部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奠定了基础,作为南诏国主体民族之一的乌蛮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是其时中国民族关系的焦点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