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放[1]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200433
出 处:《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Theory and Reform
基 金:倪振峰主持;作者参与主研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52101)的阶段性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法律上的力只能以人为作用对象,而法律上的人存在权利主体和权力主体两种类型。以此作为起点和解析的工具,权利和权力被解构为权和利(力)的两个层次。权的概念成为权利与权力的第一个统一性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出主体的统一性和法律之力的统一性。通过分析权利和权力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权利对权力的决定意义。权力的产生来源于权利主体维护、增益自身权利的需要,并因此而导致权力主体的诞生。权力主体的双重身份造成权利主体无法回避的逻辑缺陷,并进而形成两类主体之间的三种相互关系:权力关系、权利关系和信托关系。以虚拟的共有主体为委托人,权力主体的权利主体身份为受托人,权利主体的每个个体为受益人,三方以权利集为信托财产建立的信托关系,可以为当代社会公共现象的解释提供一个有益的分析范式。由于信托结构的完整依赖于虚拟的共有主体概念,因而其存在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恰是公共管理存在制度供给需求的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