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彦超[1] 施明[2] 刘振文[3] 王福生[4]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北京100039 [2]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 [3]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 [4]解放军302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
出 处:《肝脏》2013年第10期707-710,共4页Chinese Hepatology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2012ZX10002006-001-001);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课题(Z111107058811069)
摘 要:肝移植(LT)是治疗急性或慢性肝衰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除了供者和受者的临床指标外,人们也在努力寻找新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不断完善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的检查方法。现在的研究已经表明一些病理性的肝细胞进程与microRNA(miRNA)的失调有关,如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的保存和肝移植后疾病的复发等。此外,异常浓度水平的循环miRNA也与特殊的肝损伤如肝细胞急性排斥反应等相关。miRNA的高稳定性和新出现的快速诊断技术,miRNA作为肝移植监测和结果预测是可行的生物标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