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权主义与审判监督程序的结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研究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俊[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4

出  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6期14-25,共12页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基  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研究项目"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创造了新的程序规则。指导案例7号依托的是审查程序和再审程序彼此分割的审判监督程序结构,反映的是审判监督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与检察院抗诉权的关系。在无涉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权益的情况下,指导案例7号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确立了当事人处分权约束检察院抗诉权的规则,在程序的开始和终结方面贯彻了处分权主义。程序法理涵摄裁判理由,裁判理由涵摄裁判要点,裁判要点涵摄裁判结果。通过分析裁判理由和裁判要点的"假定"要素和"处理"要素,组合出了若干类似案件应该参照的情形。立足于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的功能差异,以及民事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处分权主义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应该通过该程序的集约化改革而被合理限制。

关 键 词:处分权主义 指导案例7号 审查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分 类 号:D926.2[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