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储泽祥[1]
出 处:《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0-13,共4页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序数表达系统研究"(编号:10BYY06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的现状比较研究"(编号:11JZD036)
摘 要:本文在介绍赣语岳西话时体标记的基础上,着重从复句或语段层面探讨岳西话句末"了"的性质和作用。岳西话句末"了"的表意功能可以概括为"凸A因,续B果","了"是因果复句中的后置关联助词。唐五代时期作为背景句的"VO了",其"了"也有关联的性质,起"终A续B"的作用,近似后置关联助词,这是"了"从动词向时态助词虚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状态。从复句或语段层面看,唐五代时期,"VO了"用作背景小句是多数情况,用作前景小句是少数情况。当"VO了"充当前景句逐渐增多时,"了"就逐渐失去了关联功用,进一步虚化为单纯表示已然状态的时态助词。现代汉语的时态助词"了",经历了"完成动词>关联助词>完成体标记"的语法化历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