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民旺[1]
机构地区:[1]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北京100037
出 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22-132,共11页Foreign Affairs Review
基 金: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ZY2011E07)资助;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摘 要:国家声誉是国际政治中的稀缺资源,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抵御西方的"丑化"、"矮化",塑造良好的国际声誉,业已成为学界与政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对塑造中国国际声誉、国家形象的研究都缺乏学理层面的深入讨论,没有阐明国家声誉形成与变迁的机制。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家声誉研究的三个派别,作出比较与评估;进而,提出了一个分析国家声誉塑造和变迁的框架,着重阐明声誉塑造与变迁的机制;第三部分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负责任大国"声誉的形成为案例,进一步阐明和检验了理论框架。当前的国际体系变化,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愿景,表明中国正迎来塑造和提升国家声誉的良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