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婷婷[1,2] 李丹[1,2] 龚万庆[1,2] 李升志[1,2] 陈爱华[1,2]
机构地区:[1]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2]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443000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17期166-16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目的研究1.5 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淋巴结病变患者24例(病理证实者1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者13例,良性淋巴类病变11例,于1.5 T HDX磁共振扫描仪行WB-DWI及全身分段冠状位FSEIR扫描,将DWI图像中颈部、腹膜后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进行ADC值测量,并比较良性淋巴结及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结果 DWI与FSEIR序列比较,DWI显示淋巴结的总数多于后者。13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为(0.924±0.516)×10-3mm2/s,其中4例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分别为(0.666±0.127)×10-3mm2/s、(1.685±0.349)×10-3mm2/s,治疗前后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例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5±0.313)×10-3mm2/s,与13例淋巴瘤治疗前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例病理类型为胃体黏膜相关性淋巴瘤ADC值为(1.845±0.395)×10-3mm2/s,与11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9)。结论 1.5 T磁共振WB-DWI扫描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结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可作为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分 类 号:R445.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