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心起[1] 刘俊来[1] 张德会[1] 郑勇[2] 李春麟[1] 陈帅奇[1] 李坛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辽宁省地矿测绘院,沈阳210100
出 处:《科学通报》2013年第33期3416-3428,共13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814006)资助
摘 要: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金矿区的第二大黄金产地,金矿体赋矿围岩及文峪花岗岩山体抬升的时间、幅度和金矿体的形成深度、保存位置对找寻金矿至关重要。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方法对文峪岩体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热演化曲线显示文峪岩体在约138 Ma侵位后,在138~120 Ma间快速冷却,冷却速率达到约20℃/Ma,这一时段代表岩体侵位后的快速冷却时间。热演化曲线和反演曲线均表明,文峪岩体自古近纪始新世约45 Ma至30~35 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抬升,冷却速率为16.7℃/Ma,剥蚀量约为4.3 km;后在〈4 Ma冷却抬升,冷却速率约为11.3℃/Ma,剥蚀量达到1.3 km。总体上,文峪岩体剥蚀总量为5.6 km,隆升总幅度为7.3 km,与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文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所获成矿压力转换为成矿深度的估算结果接近。此外,对巡马道-小河断裂、太要断裂滑动面上绢云母进行了39Ar/40Ar测年,表明小秦岭金矿赋矿变质杂岩、包括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在77和45 Ma左右有过强烈隆升活动。这一结果对研究小秦岭金矿的抬升、保存以及太华群变质杂岩、乃至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裂变径迹 ^39Ar ^40Ar测年 隆升和剥蚀 文峪花岗岩 变质杂岩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