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文志[1,2] 刘晓宏[1,2] 徐国保[1,2] 邵雪梅[3] 秦大河[1] 孙维贞[1] 安文玲[1,2] 曾小敏[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科学通报》2013年第33期3458-3463,共6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1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67;40871002)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过去1000年以来湿度变化对于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水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祁连圆柏建立了从991~2010年期间3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在1800~2006年的共同时段内,新建立的树轮δ^18O与前期在天峻地区建立的年分辨率树轮δ^18O序列显著相关(r=0.61,P〈0.001,n=69)。因此,柴达木盆地的树轮δ^18O比率变化可以作为生长季相对湿度的可靠代用指标。千年树轮δ^18O序列的低频变化显示出“干-湿-干”的变化型,即中世纪异常期气候偏干,小冰期气候湿润,20世纪暖期气候偏干。通过与其他重建资料的对比,发现柴达木盆地新建立树轮δ^18O序列能够较好地表现过去1000年以来当地相对湿度的变化历史。
关 键 词:树轮δ^18O 湿度变化 中世纪异常期 小冰期 柴达木盆地
分 类 号: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