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春琦[1]
出 处:《吉林医学》2013年第32期6685-6686,共2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在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患者43例,同时随机选取该时间段内来健康检查的健康婴幼儿36名作为对照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此同时测量健康婴幼儿肺功能指标作为对照。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值,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结果:43例患者的呼吸频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5.8±9.62)次/min与(31.3±8.90)次/min;潮气量在治疗前后分别为(6.92±1.12)ml/kg与(7.47±2.32)ml/kg;呼吸比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84)与(0.73±0.14);达峰时间比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7.63±5.84)与(24.86±7.22)。比较发现,患者在治疗后各肺功能指标值更接近健康婴幼儿的肺功能对照指标。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各肺功能指标值均大于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各肺功能指标值均大于治疗前,且更接近正常指标值。了解肺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