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及困境  被引量:1

The Characters and Dilemmas of Ideology Theory of Post-Marxis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莫雷[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17

出  处:《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2期92-97,共6页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项目号:10YJC720030);南开大学哲学院"985工程"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拜物教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项目号:NKZX985QN-2012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时,力图摆脱概念上的本质主义、政治上的阶级中心论和认识论上的"虚假意识"的观点,这使得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呈现出反本质主义、非阶级性和"行而非知"性的特点,这种解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使得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When Post-Marxist make research on ideology theory, they try to get rid of the es- sentialism of concept, the central role of class in politics and the conception of false consciousness in epistemology, which make their ideology theory take on the character of anti-essentialism, non- class and "activity but not in knowledge". The interpretation was reasonable in some way, but it also makes ideology theory face dilemmas.

关 键 词:后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反本质主义 非阶级性 行而非知 

分 类 号:B089.1[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