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克建[1]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20-24,共5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研究:基于少数民族视角的历史考察"(2012BZM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11&ZD058)子课题"中华传统民族观与传统‘国家观’及其影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建设项目(2013XWD-B03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实现从"自在"向"自觉"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必然。实际上,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碰撞交融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史。中华民族认同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传统民族观的文化土壤之中,儒家文化中的"天下观念"、"大一统"思想、"用夏变夷"、"华夷一体"等观念和"仁"与"礼"等精神是古代各民族建构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因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