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宁[1]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出 处:《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159-163,共5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KS007);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12020092)
摘 要:我国关于公民身份的理论探讨和实施是在近代以来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政治条件下产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理论界对现代意义的公民内涵的讨论和尝试成为我国公民身份的历史源头。思想理论界围绕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联,从概念变迁到内涵变化都进行了相关论述,成为我国"公民身份"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公民权利的保障,公民身份的实现,都需要宪法及其他法律提供重要的法理根基和保障。公民身份的法律保障和公民教育状况,构成了我国"公民身份"的实践基础。揭示具有"中国特点"的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对于进一步加强公民身份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4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