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存生[1]
机构地区:[1]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68-73,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法律的人性基础研究”(07SFB1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今世界在死刑存废问题上颇有争议,主张废者处于攻势,而且来势很猛,举出四个主要理由,本文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其难以成立或并不科学,所以对之持怀疑态度,死刑的存在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只要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存在,就不应废除死刑。认识不到这一点,人为地废除死刑,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因此,笔者主张"死刑"应慎重使用,但不可走人为废除之路,否则会处于尴尬之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