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示范的产量结构及配套技术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世济[1] 陈洪俭[1] 左晓龙[1] 阮龙[1] 高正良[1] 

机构地区:[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24期24-26,共3页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支撑技术研究";"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11010301026)

摘  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12年和2013年在淮北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示范,通过选用隆平206玉米品种,采用土壤深松,即麦收后土壤深松30~50cm;增加密度,即留苗密度90000~97500株/hm^2,收获密度83280~94764株/hm^2;平衡施肥,即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进行施肥;防病虫保绿防衰,即应用热雾工程技术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成熟收获等技术,经专家实测验收,利辛县、太和县、踊桥区、濉溪县玉米产量分别为12123.0kg/hm^2、13749.6kg/hm^2、12043.5kg/hm^2、12053.4kg/hm^2,实现了玉米高产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地区间的重演,并创造了安徽省夏玉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关 键 词:淮北地区 隆平206 夏玉米 高产示范酒己套技术措施 

分 类 号:S513[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