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谭雪明[1] 黄山[1] 熊超[1] 石庆华[1] 潘晓华[1] 吴自明[1] 

机构地区:[1]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12期341-344,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16B04;2011BAD16B14;2012BAD14B14);江西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编号:QN201102)

摘  要:在构建不同栽培技术模式(高产抛栽模式、高产移栽模式、农户模式)的基础上,监测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产量及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农户模式,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6.4%和17.7%,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模式甲烷排放对全球增温潜势贡献均在90%以上。高产抛栽模式全生育期甲烷排放显著低于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而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球增温潜势变化趋势与甲烷排放相同。高产抛栽模式温室气体强度最低,农户模式最高,高产移栽模式居中。因此,在抛栽条件下,配以合理的肥料运筹是同步实现水稻高产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

关 键 词:栽培模式 早稻 产量 甲烷 氧化亚氮 

分 类 号:S154.1[农业科学—土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