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剧五十年:剧种建设之路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学军[1] 

机构地区:[1]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出  处:《戏剧文学》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摘  要:吉剧,以1959年《蓝河怨》的演出成功宣布了它的诞生,以1960年第二个实验剧目《桃李梅》演出成功得以正式命名。在吉剧此后五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创建期(标志性剧目:老“一大三小”:大戏《桃李梅》,小戏《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雏形期(标志性剧目:新“一大三小”:大戏《三请樊梨花》,小戏《包公赶驴》、《三放参姑娘》、《孙猴上任》),和如今的成长发展期(标志性剧目:《贵妃还乡》、《鹿乡女人》)。

关 键 词:《三请樊梨花》 剧种 1959年 成长发展期 标志性 剧目 创建期 成功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