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四海[1] 韩宁林[1] 曹承楼[1] 李雪苓[1]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血液科,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4-96,共3页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基  金: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2012ZY05);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Z226);安徽中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3qn018)

摘  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中医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近年来,中药治疗ITP取得显著效果,现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 键 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药疗法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554.6[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