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行动和意义——西方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语境下的反思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向良云[1] 

机构地区:[1]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800

出  处:《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Theory and Reform

基  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29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09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西方理论在对群体性事件概念谱系中社会运动、集体行动、集群行为等的长期研究中大致形成了结构、行动与意义三种相互排斥或拒绝的理论范式,并被广泛引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之中。然而这种简单引入往往因为忽略事件的特性和差异而存在水土不服、解释乏力等问题。事实上,作为社会行动的特殊样态,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涵盖结构、行动、意义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而非任一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因此首先需要将其视为过程而非偶然随机事件,植根于真实演化过程,关注各个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把握事件的动力、机制、逻辑、关键节点等治理对策所需明晰的关键问题。

关 键 词:结构 行动 意义 重大群体性事件 

分 类 号:D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