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家语”文献源流及其文体嬗变——兼论上古文人集团现象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夏德靠[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153-159,共7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ZW0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03)

摘  要:先秦语类文献在编撰方式上可分为"国语"与"家语"两种形态,"家语"文献又有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之分。大夫"家语"存在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形成两种文本形态:一是编集某一个体与家族内其他成员之间的言论;二是编集家族内不同时期成员的言论。这种家族化过程不但彰显家族延续性这一"不朽"观念,同时又达到个体借助立德、立功、立言方式以期达到"不朽"之目的。诸子"家语"的生成方式大体有三种:弟子编纂老师的言论、师徒文献的合编及经传体式,这些方式反映诸子"家语"的学派化特征,其目的是担负起维系学团稳定与学派建设的重任。从文学史的立场来看,"家语"文献的家族化、学派化现象开启了后世文人集团与文学活动这一常见文学现象之序幕。

关 键 词:“家语” 家族化 学派化 文人集团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