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验与普通话写作——以郭沫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颜同林[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91-97,共7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1XZW012;颜同林主持)阶段性成果

摘  要:普通话之于新中国犹如国语之于中华民国,从1950年代开始普通话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化身,相应普通话写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普通话写作离不开对苏联语言学资源的借鉴与挪用,也离不开像郭沫若这样的文化领导人的设计、参与和实践。承接30年代瞿秋白"普通话"理论,延安时期吴玉章的语言大众化实践,郭沫若在自身苏联经验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介入普通话写作,包括在《沫若文集》中对旧作中欧化、古化与方言化的去留与删削。

关 键 词:苏联经验 普通话写作 《沫若文集》 去方言化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