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明星[1] 崇雨田[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市510630

出  处:《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广东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社区综合防治研究(No.2012ZX10004-902)

摘  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关 键 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临床应用价值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急慢性乙型肝炎 抗HBV 检测指标 

分 类 号:R392[医药卫生—免疫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