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卫芬[1] 郑佳佳[1] 张小平[1] 邓斌[1]
出 处:《水生生物学报》2014年第1期166-170,共5页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9CB1187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83)资助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现代农业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养殖水体积累了大量的鱼类粪便和饵料残渣,导致水体氮素含量严重超标,形成水体氮污染,其中亚硝酸盐能氧化鱼虾体内的亚铁血红蛋白,使其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患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质和水产品安全[1]。近年来国内外对氮污染的治理日益重视,目前微生态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2]。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是地球氮素循环的重要分支,在水产养殖污染水体脱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酶与细菌反硝化性能的强弱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对反硝化细菌的各种反硝化酶进行研究[3]。本文从反硝化酶系和环境因子两方面,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为反硝化细菌在水体氮污染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